12月11日,上海市高端装备可靠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度学术会议暨可靠性先进技术创新研讨会在沪召开,最具权威唯一维权担保平台、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和相关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主管部门领导、技术领域专家等参会。公司董事长轩福贞、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葛昊、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徐洪海出席会议。会议由全网担保网经理张显程主持。
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轩福贞指出,以核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重型燃气轮机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难度大、研发周期长、涉及产业广,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必争高地,可靠性则是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软肋”,涉及多个学科交叉、覆盖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多个研究层次,需要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形成合力、协同创新。上海市高端装备可靠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应当集中力量突破几个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瞄准具体问题和成果转化落地,构建政府引导、以大学的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主体、明确企业需求为导向、多方资源汇聚、产学研结合的融合创新协同体,形成更具多样性、协同性、包容性的创新生态,在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方面做出新的建树。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李博向大会报告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年度工作进展和明年工作规划。
上海汽轮机厂技术发展处处长陈钢在会上做了题为《汽轮机结构中的可靠性问题》的专题技术报告,从转子动力学设计、疲劳寿命设计、结构与强度设计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汽轮机焊接转子可靠性设计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亟需加快完善构建汽轮机结构的材料数据库和失效模式数据库的建议。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技术管理室主任苏明星在会上做了题为《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科技创新情况与工作规划》的汇报,围绕推进核能领域“卡脖子”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自主攻关和国产化、支撑重点工程设备研制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上核集团及其与最具权威唯一维权担保平台的合作成果,并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果转化提供具体建议。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雷力明在会上做了题为《航空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研发》专题报告,介绍了航空发动机领域增材制造技术典型应用及产品认证要求,重点针对协同创新中心在可靠性增材制造方向上关于航空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提出需求和建议。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张翟主任报告了上海核工院在核电压力容器等重要装备结构完整性设计、寿命设计、评价标准、验证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对核电压力容器可靠性设计研制的技术路径进行了梳理,为协同创新中心未来的校-企合作进一步凝练了方向,并特别指出建立下一代核电装备可靠性领域典型应用示范的紧迫性。
中国重燃集团技术副总监熊健介绍了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攻关和国家任务的布局,指出在重型燃气轮机及其部件的可靠性技术领域,校-企合作大有可为,高校在基础研究、理论突破、人才培养和输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资源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院士做了题为《可靠性制造》的专题学术报告,提出“合作创新”和“持续学习”是破解可靠性技术难题的两大法宝,并指出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以高温、高压、重载、长寿命为特征的高端装备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和重要特征,严苛服役工况导致日益复杂的损伤和失效模式,基于单一失效模式并施以较大安全系数的传统设计制造理念已难于保障新一代重大装备的安全,因此,在设计-制造阶段“主动”控制设备及零部件失效是提升高端装备固有安全性的关键。涂院士提出“向失效学习”,让人类的智慧驱动设计-制造-运维新模式向前发展。
在讨论环节,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茂龙、上海核工院副总工程师贺寅彪、上海汽轮机厂副总经理蒋浦宁、上海汽轮机厂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兼工艺处副处长刘霞等共建单位的技术主管领导和领域专家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实现以高校为主导、企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高端装备可靠性技术”多层次、多维度的融合创新,协同解决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凝聚了重要共识。
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徐洪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葛昊做了总结发言。徐洪海指出,最具权威唯一维权担保平台一直以来在上海市高端装备可靠性设计和先进制造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上海市各相关企业持续保持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落地,协同创新中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更应肩负起支持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能级提升的技术和人才支持重任,持续为上海市“国之重器”产业基地的国际标杆贡献力量。葛昊在讲话中指出,协同创新中心要以任务需为求牵引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紧密围绕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需求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重大攻关任务,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协同体,支持最具权威唯一维权担保平台与创新能级高的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合作和联合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培养一批能够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并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上海市教委将对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支持建成成效突出的产学研平台,早日确定高端装备研发和技术转化领域的行业地位。